hdImg_f38427b08413330e9914e6f7ac7829501496112966363.jpg

 

文章標籤

高爾夫球的愛好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義來說,只要不是一直在兜售球具或教學時不學無術的教練,初學者都可以把自己的師傅當成學習借鏡。有的教練球技一級棒,他的成功模式若學習者理解透徹了,只要長期為之終有一日有機會可進步到與其並駕齊驅的水平。我有幸認識我的教練並看到他的努力以及球技的高峰,他讓我認知成功沒有捷徑而且也讓我看到了若經過長時間的正確學習以及努力不懈可以達到的高爾夫球水平是何境界。那種境界不是在比賽中得到冠軍、不是曇花一現的一桿進洞或偶一為之的300碼開球,也不是起伏劇烈的差點跟桿數而是一種從事此運動時豁然大度的表現。

我從師傅身上看到在練習場練球有自己的一套練習方式,努力設定一個比自己目前技術高一點的目標有方法及計畫的努力達成。下場時是態度優雅的完成18個洞的球局,不管是筆直的一木開球、狹窄球道的球道木桿或2鐵開球及球道進攻、球道沙坑的打法、困難球位的想法跟技術、果嶺邊所有球位的打法跟球桿的應用、推桿技巧及想法、天候不佳的下場對應甚或是身體狀不佳時的下場自處等等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被他以自己堅定而自信的態度做給我看並不藏私的幫我解惑。雖然每個人的身體條件、天賦資質、可分配時間及資源等先天條件有所不同,但若能看到一個學習目標在那邊而且是一個有機會達到的可衡量KPI,又自己正走在這套學習的路上繼續前進,會覺得這條高爾夫修煉之路的未來是光明而可期待的,希望球友們也都已找到自己的坦途向前邁進。

文章標籤

高爾夫球的愛好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實在是球道木桿的揮桿重心還沒確實找到在練習場又疏於練習它,變成你不理它,它也不理你了,故我的球道木桿在下場時一直不穩定,但因為一號木桿的右曲球在2017年初已逐漸修正成直球故在球道上的第二桿就變成我進步的瓶頸了,好在因為這套Titleist鐵桿是從2號到P桿故有數隻長鐵桿可讓我修練球技,另外只要桿重跟揮桿重心不變,拿到其他品牌的長鐵桿也是能夠慢慢打起來,故逐漸的35鐵就變成我在四桿及五桿洞第二桿的常用桿子了,若能把這幾隻長鐵桿練的直距離出來後那68號鐵的進攻果嶺的準度就跟著進步了,而9號到短切就更能以得心應手的方式進攻旗桿了,當然前面說過精準的短切跟推桿才是完成賽局的最後一哩路之關鍵,但進步的拼圖一說也提醒了我高爾夫球差點的進步是取決於全方面球技的進展而非僅止於某一項強項的突出,故在下場時以鐵桿做為第二桿的策略還是要在開球以及後續接桿都相對穩定後,以長鐵來取代球道木桿或混血木桿才有機會往八字頭的桿數邁進。常常羨慕其他高手球友在球道上有穩定的球道木桿可用,所以我還是不放棄要把球道木桿練好的念頭,希望未來能以更全面的球技在場上揮灑那就更是人生一大快事了。

IMAG2030.jpg

文章標籤

高爾夫球的愛好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業餘球友在練習場練球有時會因為計畫敢不上變化被迫縮短練習時間,此時的大忌是匆匆忙忙的把所有球打出去交差了事,這樣看似沒有對不起自己的荷包,但該次的練球品質不但很差而且可能形成壞的肌肉記憶跟打球節奏,稍有不甚甚至可能會造成身體受傷,所以球友們在時間不足的練習時切記要記得正常時間練習時的程序是由短而長循序漸進,故在有限的時間下建議應該注重短桿的練習而非一蹴可幾的猛打長桿,職業選手下場前都會利用一到一個半小時的時間由短而長的熱身後,才會到第一洞拿一號木桿執行當天的開球,何況是基礎相對不夠穩定的業餘球友們。觀念雖然如此,但個人發現好像滿多的球友還是一到練習場就拿最大支的球桿猛揮熱身,因為距離就是面子管它球是直的還是歪的,只要球打起來飛得高竄得遠即使球歪掉掛旁邊的網子也爽,然後心裡想的是拉傷也不是常有的事,我哪有那麼倒楣啊?所以又是及時行樂跟持盈保泰兩種不同觀念所做出行為的選擇,球友們可自行判斷哪種方式比較對自己是好的。

IMAG2029.jpg

文章標籤

高爾夫球的愛好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董事長事業有成後想讓身體更健康而跑來問我如何學打高爾夫球?但他也質疑為何他的老闆朋友們越打高爾夫肚子卻越大,我跟他解釋高爾夫球其實不是活動量很大的運動,因為它是屬於所謂的無氧運動。一般可增進人體肺活量及對心肺功能有益的運動是有氧運動,從事該類運動時人體的心跳會超過每分鐘130下,以讓人的心血管更有彈性及增加血液的帶氧量讓我們更健康。

然而打高爾夫球持續進步的關鍵在於球技/經驗與體能/體力的平衡,兩者不可偏廢,所以想打好高爾夫球除了球技的學習之外,可增強身體素質的各類有氧、健身、瑜珈等運動才是從事高爾夫球運動後的附帶好處,所以球技越來越好的高爾夫球球友是將高爾夫球成績當成平時健身的驗收,而平時的有氧健身就成為球友年紀漸長後身體健康的本錢了。

文章標籤

高爾夫球的愛好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高爾夫球除了追求筆直強力擊球以及動作高雅順暢之外,時尚流行也是職業球員在電視上代言行銷產品的賣點之一,這兩年來諸多的兩用平底鞋兼顧平時休閒以及下場打球兩用,在市場占有率節節高升也廣為被業餘球友所接受。回想在十幾年前塑膠鞋釘跟鐵釘為主的高爾夫球鞋才是市場的主流,更早期的球員穿的球鞋更完全是以鐵釘的高爾夫球鞋為主。其實因為高爾夫球門派眾多莫衷一是,故若不是以下半身啟動為主要擊球能量來源的門派是可以較輕鬆看待球鞋一事,但是以目前職業球員的主流來看多數還是以下半身的旋轉帶動上半身來擊球來看,高爾夫球鞋底的抓地力良莠就成為下桿擊球時主要動能來源之一,上了年紀或是膝蓋等關節受過傷的業餘球友若是在場上高低起伏的地形行走或在斜坡救球,更是需要良好抓地力的球鞋來完成十八個洞的球局,所以即使硬釘鞋已成為上世紀的老骨董被束之高閣,但還是建議球友若能以軟釘鞋尤其是鞋底布局七到九個軟釘的高爾夫球鞋,對於業餘球友上下桿時下盤能量的產生絕對有正面的幫助,積蓄了更多的能量而在擊球時正確釋放到桿頭上,動作高雅順暢及筆直強力擊球絕對不再是夢想。

IMAG2027.jpg

文章標籤

高爾夫球的愛好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高爾夫球雜誌的翻譯文章上看到號稱美國百大教練的教球文章,說碰到困難球位打高拋球時要把球跟類似打一號木桿開球一樣置於前腳,除此之外在下桿時左手腕還要跟著內凹讓桿面朝天空來撈球,該篇文章還附了照片來詳細說明該教練的立論。此類的技術文章實在令人捏把冷汗,以右手球友而言高爾夫球短桿左手腕凸起而不內凹腕的重要性已多次強調不再贅述,短切高拋球的原理其實是讓桿面角完成球的飛行角度,故絕對不是以撈球或過度開放桿面的方式來達到上述的目的 因為使用上述兩種方法即使球飛起來了但觸球的穩定度以及球質絕對是一大問題。好的短切高拋球是將球位放在靠近身體中間偏後的位置,在以大角度的劈起桿下桿時利用球桿既有的大桿面角觸球後桿頭帶著球在草地上向目標線滑行後最後讓球跟著球桿的自然較度高拋起來,此部分的良好觸球會讓球在空中產生倒旋故當球落下後自然比較容易停球,這就是高拋球的球位應該要置於身體中間偏後的原因。

IMAG2026.jpg

文章標籤

高爾夫球的愛好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高球教學文章及練習場教練教導球友上桿時必先曲腕然後下桿時再回正擊球,必以此告誡球友上果嶺時的短桿也要曲腕才足以讓球飛高、停球。其實每隻球桿有其固定的桿面角度,若球友上網觀看高手在處理沙坑球以及果嶺旁的短切時可知,要打出鬆軟的高拋停球,無論上桿或下桿一定要避免無謂的曲腕,而是在下桿時延遲曲腕到收桿的最後一刻時才自然地收桿曲腕,由此理論得知球友若能以同樣的方式擊球並讓所選擇球桿之桿面角在下桿時自然而然的完成球起飛時所該有的高度,這樣就會因為減少小肌肉而用大肌肉帶動的下桿讓球桿之桿面的十幾條溝槽在觸球時讓球表面之最大面積接觸到桿面,然後讓此接觸面所形成的摩擦力產生球在空中的倒旋能量,最後在球落下時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停球的效果,職業球員則因擊球品質以及比賽果嶺場地更佳而常會造成球上了果嶺後back spin往回滾動的高級作球現象。初學者常以為把球打高要曲腕然後想像以撈球的動作就能把球打高,可惜這些人云亦云的觀念卻是球友想打高拋停球的最大殺手,故原理通了就不會被錯誤的教學方法所誤導而能當自己的老師精進球藝了。

IMAG2025.jpg

文章標籤

高爾夫球的愛好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職業球員在上場時問別人用啥桿是犯規要罰桿的,業餘球敘雖然沒有此項規則但常常聽到球友在別人打出一記好球後追問同好剛剛您是用幾號桿打出這麼棒的好球啊?”這類問題是天大的錯誤,因為每個人使用的桿子、桿身、桿面角度、球、揮桿模式、擊球品質、身體強度以及擊球當下的球位以及順逆風條件都不相同,怎可用簡單的一個問句去解決變化多端的擊球。另外常常也會聽到球友在練習場或下場時自豪自己的某號桿開球或擊球距離超越朋友同一支桿子多遠等說詞,其實也是同樣的觀念謬誤。要知道高爾夫球不是擊遠比賽而是要精準的把握每一桿並將小白球入洞才算贏家的,可惜似乎人都被表象及面子問題所困惑,難怪要精進此項運動倍感艱困。

IMAG2024.jpg

文章標籤

高爾夫球的愛好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來談談上桿,高爾夫球最有效率的揮桿是追求淺平寬大且單一平面的的揮桿動作,當球友練好靜態的正確方正擊球設定及握桿之後,將高爾夫球動態的上桿做的越好對於下桿擊球越有助益,在方正擊球的設定之下起桿時建議球友桿頭離地面越向正後方低伸越好,另外上桿時除了以左肩大肌肉將桿頭遠離身體之外還要注意到左手腕上桿啟動時的持桿角度不能有變化,以免造成以手部小肌肉提桿而造成過於陡峭的手部上桿。

 

文章標籤

高爾夫球的愛好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