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球運動除了持之以恆的學習之外,外在的球技成長其實蘊含著不斷蛻變的內心歷練,故老子云: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高爾夫球友若能不斷的磨練及戰勝自己內心的脆弱才有機會蛻變成長,然而這部分才是最難的,要把看似簡單但卻不簡單的事情做好做對,把外在的雜念驅除做到球人合一,把桿數放諸在腦後而活在當下這一桿,更重要的是要從下場時之期望與現實表現落差的不斷打擊之下,樂觀的面對並逐步實現自我理想,故高爾夫球運動絕對是一個強化自我心理素質的好方法。
高爾夫球運動除了持之以恆的學習之外,外在的球技成長其實蘊含著不斷蛻變的內心歷練,故老子云: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高爾夫球友若能不斷的磨練及戰勝自己內心的脆弱才有機會蛻變成長,然而這部分才是最難的,要把看似簡單但卻不簡單的事情做好做對,把外在的雜念驅除做到球人合一,把桿數放諸在腦後而活在當下這一桿,更重要的是要從下場時之期望與現實表現落差的不斷打擊之下,樂觀的面對並逐步實現自我理想,故高爾夫球運動絕對是一個強化自我心理素質的好方法。
高爾夫球的基礎從握桿開始,但是在練習場觀察球友打球卻有著千奇百怪的握桿法,有時還看到球友因練球練得太勤而在手指上到處包紮破皮處。之前我的一個球友甚至練完球後手套滲血讓人看的膽顫心驚。有經驗的教練或球友,從握桿就可看出球友高爾夫球大概的程度到哪,很多手持握把的運動如羽毛球、網球、乒乓球、棒球甚或西洋劍及東洋劍道等原理都一樣,握桿不好別說你能掌握住手上的工具。但我從旁觀察幾年來我們的高爾夫球業餘教學訊息,其實比較少看到坊間高球教練糾正或與學習者花時間討論正確的握桿方式。所有高爾夫球雜誌或電視教學節目也甚少強調此運動的基礎,非常可惜。
從小到大相對上我就是個比較不拘小節的人,此個性在學習高爾夫球的初期實在是吃盡苦頭了。本文前面講了那麼多高爾夫球的原理及觀念,很多都是我們常常忽略的微不足道的細節,結果細節越流失我們高爾夫球要學好就越難。所以學球時教練是慢慢的把我鬆散的揮桿一次又一次的重塑起來,因為雖然教練講得我都懂,可是就是會有一些關鍵點沒注意到而造成揮桿失誤,這就是細節的重要性。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很多因為細節沒有注意而造成遺憾的例子,雖然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但我認為成大事者在關鍵時刻或下決策時對於細節絕對是錙銖必較無可妥協。
以大部分慣用手為右手的我們來說,高爾夫球運動到底是由身體左邊大肌肉帶動還是由右邊主動?坊間常看到此議題在高爾夫球專刊、影帶教學、球友間切磋及教練授課時呈現,顯而易見可知一般慣用右手的高爾夫球Pro們之所以能將球打得又直又遠,其實大部分是以左半邊大肌肉當做旋轉軸,在下桿時將能量由下往上,同時身體重心逐步從右側轉移到左側,以發揮最大的能量到桿頭將球送出至目標,此時亦可因方正的站姿及上、下桿將能量做最大的釋放並兼顧到方向及距離,前MLB洋基隊全壘打王A-Rod揮棒後右手放開讓左手釋放即是同樣原理。一般右手球友之左手及身體左側大肌肉顯得較為弱勢,往往在下桿時因右手太主動而產生難以預測的右曲球或左推球,故習慣右手為慣用手的朋友學習左邊帶動打高爾夫球看來是個不錯的選擇。
學習避免傷痛
高爾夫球的基本功若是能持之以恆的練習並把它當成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在從事高爾夫球運動上可避免受傷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因為這些良好的基本功而使得我們養成更好的生活習慣以及健康的身體。高爾夫球講究的核心肌群的訓練可以讓我們在意外傷害時有更佳的大肌肉保護身體的五臟六腑;高爾夫球雖然是一項無氧運動但是若能將輔助此運動的有氧運動成為生活上的例行公事,對於年長者的心血管的強化絕對比只從事高爾夫球運動還來的有效;高爾夫球的柔軟度訓練以及上場前的暖身、拉筋若能持續做而不荒廢,除了可輔助肌耐力的強度之外還可因柔軟度較佳而在跌倒等意外發生時產生較佳的反應跟保護;高爾夫球運動強調的下盤肌肉的鍛鍊,可延緩中年人因下盤肌力衰退造成膝蓋過早磨損的傷害;還有高爾夫球運動設定的脊椎挺直高坐姿,一般人若能應用在所有的坐姿上挺直脊椎端正坐姿進而改掉不良坐姿的習慣,還大有機會改善上班族常有的脊椎側彎及延緩因此不良習慣所導致之坐骨神經痛所帶來的病痛。
一般高爾夫球友自學高爾夫有非常多的迷惑及不確定感,一套有基礎以及循序漸進的正確學習方式就成為進入此項運動的最佳方式。高爾夫球是球友以雙手交握球桿揮擊地上靜止不動小白球的運動,下桿時以身體上下半身扭轉角度差異所蓄積的動能釋放,讓能量從右腳內側轉移到左腳外側的過程中,由下而上將身體大肌肉的旋轉能量轉換到雙手,再到球桿的桿面後最後將球擊向前方設定之目標。所以如何將蓄積於身體的能量集中到最後觸球而不浪費及減損動能就非常重要了。有球友在練習場不管如何使力打球,球除了不聽話外也飛不遠。但在電視上看高爾夫球選手,尤其是女子高爾夫球員,卻能夠以非常輕鬆以及優雅的動作,就將球打到他們想讓球去的目標。所以高爾夫球運動不是用蠻力就能做好的運動,它不是打得最遠就等同於打得好,身材優勢雖然是一個利基,但卻不見得能在球敘中勝出。所以高爾夫球運動是以巧勝蠻力的運動之一,也是現今世上種類眾多的運動中滿適合東方人的一個項目。
有球友說我開球時的設定揮桿姿勢很怪,跟一般球友大不不同。對於熱愛運動的我來說,做自己做得到的事,而且能長久一輩子健康的運動,是我的興趣與夢想。早期在學校參加各類校隊受傷,因為沒有良好正確的運動傷害防護觀念,所以造成兩腳腳踝骨刺開刀,左手脫臼,幾年前又因滑雪及修理家中水塔摔下一層樓後分別造成右腳膝蓋韌帶斷裂以及左腳踝嚴重挫傷一個月不良於行,但是經過不斷持續的努力及正確的練球觀念,讓我現在還是可持續從事熱愛的高爾夫球運動並維持一定的競爭力,凡此種種更讓我珍惜這項可以讓我變成更健康的運動。
處理事情的方式可概分為簡單的方式跟困難的方式。業餘球友學習高爾夫球也是一樣,可簡單的明白原理後的循序漸進學習法,或是自我摸索甚跟以科技換取球技等的try error道路。凡事追求原理基礎,摸熟摸透再來實作,學到的東西紮實得就像恆星一樣長久發光發熱。不求甚解的秘訣學習碰巧了就變你的但常常來得快去得更快,就像夜晚偶遇的流星一閃而逝。此外,因為高爾夫球不是一項太簡單的運動,但好的高爾夫球揮桿卻是動作越簡潔越能做出流暢的動作,若能學習到重複性高且正確的肌肉記憶後還必須不斷的練習讓正確的肌肉記憶穩定不變,故開玩笑的說桿袋中的球桿每隻都是很現實的,你不搭理它它也不會想太理你。
我是高爾夫球雜誌長期訂戶,每月初拿到Golf雜誌最先翻閱的就是何飛鵬先生的果嶺自慢塾,本月拿到第152期雜誌卻發現這是最後一篇了. 本人是從事電子業的業餘球友,因為對高爾夫球的熱愛故以業餘球友的角度想嘗試呼應何先生幾年來在雜誌上諸多論點.不過聽到何先生要把精力跟熱情放在激烈衝撞的橄欖球運動不禁捏一把冷汗,希望何先生能保重身體,對喜愛的運動能健康快樂而不受傷的長久從事下去,能動是快樂的,能一輩子從事自己熱愛的運動,更是人生一大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