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這種狀況通常是令人滿沮喪的,原本良好的揮桿及筆直的球路有可能一夕之間全部消失,造成這種原因不外乎是受了傷或是原本的動作被自己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逐步改掉之後,在某一天此錯誤的肌肉記憶變成了固定的揮桿姿勢所造成。球友們碰到這類狀況莫驚慌,一般而言若良好的揮桿一夕不見之後絕對不是憤怒的拿一號木桿到練習場打個數百球,反而更應該做的是檢視自己的基本握桿、設定、站姿及揮桿節奏有無變異,其次就是回到短桿的半揮桿擊球看看自己的半揮桿能否正常將球揮擊出去?打出去的球彈道跟方向如何?落地後球的滾動方向為何?心裡有了底之後再根據這些資訊自己做揮桿的微調或請教練幫忙看問題出在哪裡。一般初學者常常在揮桿跑掉以後還是以自己想像的方式在調整全揮桿,其實所有揮桿的調整都是從半揮桿的揮桿路徑來看球是否能擊中?擊中球後扎不扎實?以及下桿後球的飛行路徑跟落地後有無異常滾動來研判問題。一昧的調整全揮桿的上桿頂點或是收桿動作是最常見但也最沒有對症下藥的教學,可是感覺練習場不少教練好像常常在幫球友調整這些靜態動作,而忘記了良好的高爾夫球擊球是一個零點幾秒快速且正確的連貫性動作才有辦法順利完成的,所謂見微知著及上述的觀點可知從動態的半揮桿擊球來看球友們的問題似乎是更務實且有效的。
高爾夫球 ,高爾夫球雜誌, Golf, Golf swing, 部落格,
高爾夫球揮桿, 高爾夫球差點, 高爾夫球教練, 部落客,
高爾夫球桿, 高爾夫球具店, 高爾夫球教學, 挖起桿,
高爾夫練習場, 高爾夫球鞋, 一號木桿, 混血木桿,
小雞腿球桿, 鐵桿組, 短鐵桿, 中鐵桿, 短鐵桿, 推桿,
Titleist, Taylor Made, Callaway, Pine, Nike, FOOTJOY, ecco,
XXIO, SRIXON, 高爾夫球四大賽, 萊德杯, 台灣公開賽,
Tiger Woods, PGA錦標賽, 美國公開賽, 英國公開賽,
曾雅妮, 王建民, 陳偉殷, 戴資穎, 高寶璟, 崔羅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