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輕鬆上桿、下桿慢、左邊帶、頭留住。這三字訣從我初學高爾夫球就牢記在心也想一輩子如是執行,然而成年人學習一項新的事物多多少少都會有自我的成見跟既定的模式,若這舊的觀念想法跟新的事物是相衝突的,要改正它就要花不少的心力及時間。雖然我的兩位資深右手球友是右手主導下桿的門派且他們一位是單差點的長青職業選手另一位則是八字頭的球友,但我的門派就是以左邊主動的不同派別。PGA巡迴賽左手怪傑Phil Mickelson聽說也是慣用手是右手的球員所以一般人應該也有機會做得到左邊帶動下桿,然而以右手為慣用手的我們右手的確比左手強勢多了,所以雖然教練諄諄教誨以左邊主動下桿擊球,但每隔一陣子我就要跟右手過於強勢的下桿奮戰。還好,右邊過於強勢之時久而久之我就看到自己的右曲球及斜飛球跑出來了,每一隻球桿雖然也能將球打出去但擊中球時的聲音不對、球質變差了而且久而久之每隻球桿的距離也變短1030碼了。另外若右手過於主動或過度上桿也會造成右手關節部位的不適,以上種種警訊都是給左邊主動的右手球員一些警告。

 

在漫長自我學習的路途上,trial and error已不再困擾著我進步之路,碰到這些問題我會重新從基本的設定、站姿、握桿、節奏來看起,再過來以設定時的倒K型站姿確認右邊大肌肉的放鬆,因為長期的右肩不舒服造成右肩聳肩及肌肉僵硬一定程度的影響到了高爾夫球的球技。在確認大肌肉放鬆之後其次則是左右手握桿時就球位的確認,在右邊大肌肉放鬆的狀態下握桿的右手掌是朝下且輕鬆的包覆著左手,此時右手上臂是稍微貼著右邊側腹肌且右手關節是微彎曲的。與此同時左手除了握實球桿之外也是呈現左手輕鬆握桿但伸直關節的狀態,若從正面觀之此設定是倒K態勢但若從側面觀之則可看到右手關節較靠近身體右側腹部而左手關節則稍微離開左側腹部,此時可拿一支球桿從此設定的側面橫穿入左右關節,若設定正確則球桿是可在兩關節中間穿過的。以左邊帶動下桿為主動的右手球友而言,右手過於強勢是球技進階的一大障礙,很難克服但也只能循序漸進且有耐心來學習了。

 IMAG2621.jpg

高爾夫球 ,高爾夫球雜誌, Golf, Golf swing, 部落格,

高爾夫球揮桿, 高爾夫球差點, 高爾夫球教練, 部落客,

高爾夫球桿, 高爾夫球具店, 高爾夫球教學, 挖起桿,

高爾夫練習場, 高爾夫球鞋, 一號木桿, 混血木桿,

小雞腿球桿, 鐵桿組, 短鐵桿, 中鐵桿, 短鐵桿, 推桿,

Titleist, Taylor Made, Callaway, Pine, Nike, FOOTJOY, ecco,

XXIO, SRIXON, 高爾夫球四大賽, 萊德杯, 台灣公開賽,

Tiger Woods, PGA錦標賽, 美國公開賽, 英國公開賽,

曾雅妮, 王建民, 陳偉殷, 戴資穎, 高寶璟, 崔羅蓮,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高爾夫球的愛好者 的頭像
    高爾夫球的愛好者

    danielywg的部落格

    高爾夫球的愛好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